笔趣阁 > 印象宜昌 > 宜昌宗教面面观(52)

宜昌宗教面面观(52)


宜昌宗教面面观(52)

        五十二、穿越东山寺

        我在《新街与墨池巷》一文中曾经有过多次穿越,其中一次就是穿越到了清朝的东山寺。

        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的甲午年(公元1714年),也就是康熙五十三年九月十五的那天凌晨,夜已深沉,曙光还没有出现,几乘小轿居然能在那个时候叫开夷陵城的东门颤悠悠的出城,一定非富即贵。不过就是四五更时分,小城的最后一点夜的浮华也已经褪去,四下静寂,晨星闪烁,当那一行人穿过珍珠岭、向东山之巅开始攀登的时候,四周尽在浓重的夜色里,有些秋虫的呢喃,还有标着“府暑”字样的灯笼的有些朦胧的灯光照亮上山的那条小道。

        小轿上的人在离东山寺还有一箭之地的距离就下了轿,灯光下看不清领头的那个人的脸,只能勉强看见他是个白面书生模样,穿一身竹青长衫,下巴有些稀疏小须,不高而有些富态,不俊而有些威严,即使是要继续登山,也还是习惯的背着手、挺着腰,手里一把泥金绸缎扇面的折扇随意的张合着,一看就是官场中人。也许是秋后的凌晨有了些寒气,他小声的咳嗽了几声,有随从赶紧递上一件披风:“府台大人,早上风凉。”

        他根本就没有接受,也没有理会,继续一步一步的向上走,就看得见那座始建于唐代的东山寺的红漆山门依然紧闭着。因为来过好几次,所以懂得这家寺庙的规矩,走上几步台阶,随从抢先一步,推开了一道红锈斑驳的侧门,就看得见大殿前的香架上,烛影明灭摇曳,有些纸钱的烟雾缭缭,一个早就恭候于此的大和尚和几个知客和尚一起向来人合十致敬:“阿弥陀佛,大人真的来做早课了。”

        “言必行,行必果嘛。”来人脸上荡开了一丝笑纹,操着一口顺天(北京)话回答道:“既在菩萨面前许愿,焉能当做儿戏?”

        这个凌晨时分来到这座位于夷陵城外、东山之巅的东山寺做早课的官人就是年初刚到任的新任知州宗思圣,这个来自天子脚下的大兴的知府比那个灵机一动、变废为宝,将那个沉寂已久的洗墨池清了淤,建了一座小亭,创立了墨池书屋,以纪念郭璞的开城之功,苏轼、黄庭坚的修学之好,也为了自己扬名立万的陈宣有名气的多,人家后来在当琼州(海南)知府的时候,还曾经向雍正帝(公元1678-1735年)上奏过一本密折呢。

        初秋的清晨已经有了些凉意,知府大人走进东山寺大殿之时,可是看得见有好几个比宗思圣还来得更早、也许昨晚就借宿在寺院里的老妇人跪在蒲团上正在上香,留给他的是一个个虔诚而衰老的背影。大殿里,好几十来位僧人和居士均着黄布长袍正在做早课,一边用统一的、单调的声调和节奏轻唱着经文,一边围绕着大殿那高大雄伟的佛像宝座转圈,清脆的木鱼声,悠扬的敲磬声,像从高处滚落山涧的泉水叮咚一般。

        宗思圣很自然地就加入到转圈的人之中,因为是十五日,早课之前要加唱“香赞”,即《宝鼎赞》,他们全家老少都信佛,自然也会唱那段“香赞”:“宝鼎热名香,普遍十方,虔诚奉献。端为天下祝太平,地久天长。端为天下祝太平,地久天长。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天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顶礼完成后,维那会敲磬三声,还会大声说:“时维佛历xx年,公元xx年xx月xx日朔(望)旦良辰,大众师云集大殿普礼三拜!”东山寺大雄宝殿里的清脆磬声再敲三下,那个声音宏大、全城都听得见的钟楼上的大钟也会敲三下,早课这才全部结束。看见自己所送的那一大捧鲜花就放在菩萨的莲花座下的香案上,宗思圣就有了些高兴。


  https://www.biqugeg.net/66540_66540404/83828950.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biqugeg.net 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