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印象宜昌 > 解密:被尘封的宜昌三线故事

解密:被尘封的宜昌三线故事


解密:被尘封的宜昌三线故事

        一、三线建设的由来

        (图解: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19年是一个闰年,也是中国的年。就在前一年,中央刚刚为我国的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定下基调:按照农、轻、重的安排原则,发展农业和轻工业,重点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为此,毛2月1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春节座谈会上发出号召:"要鼓起劲来,所以,要学解放军、学大庆。"然而,仅仅过了三个月,国际形势却急转直下。先是5月9号,一份由总参谋部作战部撰写的报告,报送到毛等中央常委的案前。这份报告说:"我们对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问题,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我们接触到的几个方面来看,问题是很多的,有些情况还相当严重。"

        当时,中苏两党已经彻底决裂,与美国这个宿敌当然也势不两立,中国面临着两个超级大国的双重夹击,而中国的工业布局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看显得非常脆弱、几乎不堪一击。东北的重工业几乎全在苏联轰炸机1小时航程和中短程地对地导弹程之内,反应时间短,防御能力差;以上海为中枢的华东工业区也完全在美国航空母舰和以台湾为基地的航空兵攻击之下,一旦桥梁道路中断,连1000万城市人口的自身生计都成问题,何言工业的能源、电力、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产成品运输。所以,总参作战部的报告特别指出:在敌人突然袭击时我们的情况相当严重。因为工业过于集中,全国14个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和52%的国防工业;因为大城市人口多,全国14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大都在沿海地区,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而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缺乏应付敌人袭击的措施。

        (图解:1965年在中国南海游弋的美航母突击者号)

        事实也是如此。1963年7月,苏联(俄罗斯)和蒙古签订了针对中国的《关于苏联帮助蒙古加强南部边界防务的协定》,苏军在中蒙边境上屯兵百万,加上19年,苏共下台,使得本来就紧张的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原子弹同步聚焦技术关键的成功突破,让美国大为震惊,19年4月14日,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专家罗伯特·约翰逊起草了《针对党中国核设施直接行动的基础》绝密报告,试图出动空军袭击中国即将进行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的核基地。从解密文件上可以得知,当时的美国不仅打算联合苏联一起对我国采取行动,还与台湾进行了具体商议。于是就有了美军航母在台湾海峡举行核战争演习,蒋介石在叫喊"反攻大陆"的同时,也不断向大陆沿海派出多股军队和派遣特务。

        不过,最大的诱因还是来自于19年8月2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舰发生激战,越南战争规模扩大,美军飞机轰炸越南北方、战火烧到越南北方并延烧到中国南部地区,连海南岛和北部湾沿岸都落下了美国的炸弹和导弹,直接威胁中国安全。而8月5日,美国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加上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彻底改变了毛对世界格局的看法。根据国际形势,中国对可能爆发的战争不能不有所准备。也就在那一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撤销了叛逃到印度的的自治区筹委会主任职务、解放军连续成功围歼和捕获反攻大陆的小股部队,全军掀起了大比武、大练兵的运动。也就在那一年,经过深思熟虑,毛毅然决定改变我国原定的建设方针,首先集中建设大三线,作为全国的战略大后方。

        (图解:当年的宣传画)

        19年5月15日到6月17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期间,毛多次批评了李富春领导的国家计委,5月27日的会上,毛又对刘少奇、周恩来、邓、李富春、彭真的工作提出了批评。在谈到备战时,毛说:"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的危险。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不晓得它什么时候要打仗。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不是原子弹,而是常规武器。"他提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谈到在攀枝花地区建立钢铁工业基地时,毛还动气地说:"如果大家不同意,我就到成都,西昌去开会。西昌通不通火车?不通,我就骑毛驴下西康。搞攀枝花没有钱,我把工资拿出来。"他强调说:"前一段时间,我们忽视利用原有的沿海基地,后过提醒,注意了,最近几年又忽视和后方了。"

        毛的这番话,引起了与会同志的共鸣。受到批评的刘少奇和周恩来也一致拥护他的主张,认为应在加强农业生产、解决人民吃穿用的用时,迅速展开三线建设,加强战备。自此,全国备战的气氛日趋浓厚。会后中央要求各大工厂一分为二,抢时间、抓速度,尽快搬到内地,不仅要搬工厂,还要搬迁学校、科学院、设计院,这就是三线建设的由来。而所谓的一、二、三线,是按我国的地理区域划分的,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后方地区为三线。三线分两,一是包括云、贵、川三省的全部或大部分及湘西、鄂西地区的西南三线;一是包括陕、甘、宁、青四省区的全部或大部分及豫西、晋西地区的西北三线。而三线又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为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省区的腹地为线。

        (图解:三线地区主要建设示意图)

        据时任国务院副、国家计委副主任、三线专案小组副组长的薄一波回忆:"一切新的建设项目应摆在三线,并按照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布点,不要集中在某几个城市;一线的重要工厂和重点院校、科研机构,要有计划地全部或部分搬迁到三线。"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一、二线各省自治区接到毛的批示及广东省委《关于国防工业和三线备战工作的请示报告》后,立即仿效,根据本省的需要和可能,在自己的后方部署了一批新建和迁建项目,包括军工、民用、支援农业的工厂及交通、电力、通讯、文教、卫生等事业的建设。其行动之快,超出人们预料。这样,在备战的工作上。大线全面展开,齐头并进。"

        正因为有了国家的大三线和湖北省的线建设,位于长江咽喉要地、鄂西山区边沿、一直默默无闻的宜昌,于是就获得了有史以来第一次腾飞的时代机遇。


  https://www.biqugeg.net/66540_66540404/8382901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biqugeg.net 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