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印象宜昌 > 清明节赶堆子(7)

清明节赶堆子(7)


清明节赶堆子(7)

        有人总结的简略:“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节日的过:走过儿童节,迎来青年节,过上几个光棍节,再过情人节,终于迎来父亲节;含泪感恩节,登高重阳节,折腾几十年,得个纪念碑,年年清明节!”所以,清明节祭祖自然就得准备祭品,除了香烛,还得有吃的菜肴、抽的香烟、用的纸钱,这也是规矩。

        上坟扫墓的时候在坟头吃东西的习惯由来已久,古人就是如此。西汉戴圣所编的《礼记杂记》中就记载了这样一番对话:“或问于曾子曰:”夫既遣而包其余。犹既食而裹其余与?君子既食,则裹其余乎?”曾子曰:”吾子不见大飨乎?夫大飨,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父母而宾客之,所以为哀也。子不见大飨乎?””

        翻译成白话文应该是:有人问孔子的高足曾子:“你带着供品来祭奠祖宗,怎么祭奠完了自己大吃起来?吃不完怎么还打包?你这不是故意跟祖宗过不去吗?”曾子大大方方的回答说:“你没见过国君宴请外宾吗?宴席结束了,国君必定把没有吃完的大菜送到外宾的下榻之处,让他们继续享用。我把供品打包带走,就等于把自己当成了外宾,把祖宗当成了国君,这是在表明阴阳相隔比两国的距离还要遥远,并以此寄托自己的哀思啊!”

        宜昌人对“天地君亲师”怀有尊崇感,也知道每年的清明节一定要为祖先祭奠,而那些扫坟、点香、插青、烧纸、磕头的程序一个也不能少。这不仅是因为宜昌自古以来民间流行讲究礼仪的风气和习俗,也因为相信宜昌俗话里所说的:“人都是要老的,”所以,“要做给后人看的”。同时更愿意通过呼朋唤友、接纳任何人“赶堆子”这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热情好客和慷慨大方。

        再说,从古至今,宜昌人每逢清明时节除了祭祖,也是一个盛大的春游活动。除了准备清明吊、香烛、纸钱、祭品和鞭炮,还得准备烟酒糖茶、卤菜、凉面、水果,包括扑克牌,一个也不能少。而“偶遇”为主的“赶堆子”,就把祭奠先人和全家一起出游结合在一起,也把一个“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哀思氛围变成了一个很欢快、很悠闲的自助餐形式。

        又说一件奇闻给各位看官分享:到了宋元朝代,宫廷中却是把祭祀升级到令人大跌眼镜的地步。据宋元之际马端临所撰《文献通考》记载:“祝史奉牲首升自南陛,置于户内柴上。东西执炬者以火燎柴,升烟燔牲首讫。礼直官引太常礼仪院使祝史捧盘血,诣坎位瘗之。”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一边举行庄重的祭祀,一边把“三牲之首”(猪头、羊头和牛头)统统烤熟,仪式结束后直接切开,分给大家饮用。

        由此可以看出,寒食清明的祭奠仪式虽然应该是很庄重、充满怀念和追思的,却被某些朝代的某些人扭曲得不成样子,试想一下:一边是虔诚读经声声,一边是烤肉香飘阵阵,似乎有些亵渎,也有些不敢相信。不过现在上坟结束之后,大家都跑到农家乐里吃热菜热饭、喝酒唱歌打麻将,是不是也有些旧景重现?


  https://www.biqugeg.net/66540_66540404/83829157.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biqugeg.net 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