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印象宜昌 > 宜昌宗教面面观(27)

宜昌宗教面面观(27)


宜昌宗教面面观(27)

        二十七、基督教在宜昌的存在(下)

        于金汉指出:“苏格兰长老会在宜昌办有男女医院,中小学校及慈善事业,在社会上活动能力强,影响面广,而杜(辅世)、康(宜安)又兼任英国代理领事,为外国权益代理人,与外商侨民关系密切,与官僚来往频繁,得其庇护,同资本家上层也有联系,受其捐赠……在宜昌各教会中,独具优势。”

        但是这个圣公会之所以名声很大,主要还是因为当年,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圣公会教士在二马路教会里首先开枪杀伤正在聚集的宜昌平民,从而激起民愤,数千人烧其教堂,击伤教士,但由于清廷惧外,不仅残酷镇压群众,而且赔款了人家17余万两白银,这便是我国宗教史上的著名的“宜昌教案”事件。

        还有行道会,又称瑞典布道差会。1890年,由瑞典布道会姓任和姓丰的传教士来宜组会,他们在苏格兰长老会的资助下,于1895年在北门外青龙巷内购买向家菜地一块建起一座礼拜堂。有男女客房及教士的住宅,后又建起平房一栋,作为瑞典传教士在华孩子的幼儿所。

        据于金汉写的那篇文章介绍:“瑞典差会经济困窘,工作单纯,为了布道,就在茶馆酒肆、街头巷尾、露天广场对人宣讲,散发画图,售送小本福音书。”后租了青龙巷口殷福泰榨坊一栋,前办讲堂,后部作为职工宿舍;后又买得巷内张姓房屋一栋把学堂迁入,取名为务本学校,1951年交市文教部门接收,第二年并入得胜街小学。

        1932年,瑞典差会又购得北门外正街46号崔姓大榨坊一栋,经改建后,前部为福音讲堂,中间为客房,后部新建西式平房一栋,为宜昌堂会中国牧师的住宅。于金汉回忆道:“教会工作,每周定期对外有布道会、男女学道班、查经班、祷告班、儿童主日学和妇女针线会。”看来,因为经济来源不济,所以还是很艰苦的。

        福音道路德会,又称美国差会。是1926年由美国女传教士西门英才创办,她在桃花岭有一座住宅,福音堂建在中山路,办过路德小学,并开有福音书店,出售圣经和单张图画。于金汉写的那篇《宜昌市基督教的梗概》回忆说:“西门英才人皆呼之为西小姐,与驻宜的军政要员来往密切,交情较深,影响颇多,也是行踪诡秘的人物之一,1951年离宜。”

        内地会,又称英国差会。原由英籍传教士戴德生所发起,宗旨是“要将福音传入中国内地。”到宜昌的时间很早,他在大公桥码头购地建起楼房一栋,主要是为外国人提供食宿来募集传道的资金。负责的有一个英国人、一个澳大利亚人,一个中国人。抗日战争爆发后,由贺治安看管房产。内地会在江岸建一木棚卖茶水,趁码头搬运工人休息时进行布道。这似乎是一个很深入群众、很能春风化雨的策略和方式,我党就是用这种方式发动群众的,尤其是发动工人阶级的,所以内地会在宜昌历史上很有名,甚至成了大公桥一带的代名词。

        还有一个教会叫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于抗日战争初期,从长江下游来宜,在环城北路租借房屋,每天晚上进行布道宣讲,以“世界末日”为警告招徕信徒,“听者颇多。”后因抗战局势日渐紧张,日机连续轰炸,该会离宜而去。那些观点听起来有些耳熟,2012年的时候也曾经甚嚣尘上,就是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一伙的。


  https://www.biqugeg.net/66540_66540404/83828975.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biqugeg.net 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