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印象宜昌 > 宜昌宗教面面观(26)

宜昌宗教面面观(26)


宜昌宗教面面观(26)

        二十六、基督教在宜昌的存在(上)

        宜昌除了天主教还有基督教。随着《烟台条约》的签定,地处祖国内陆,长江腹地的宜昌被迫辟为通商商埠,随之各国各教会传教士接踵而至,基督教会先后在宜昌形成了“长老会、圣公会、行道会、福音道路德会、内地会和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等6大组织。他们各自划定范围,占地建堂,进行宗教活动。苏格兰长老会以滨江路为据点,瑞典行道会以北郊为基地,英国圣公会择城中闹市,美国路德会据桃花岭,英国内地会占大公桥码头,美国安息日会在环城北路西坝渡口,抗战前是极盛时期。

        据于金汉写的那篇《宜昌市基督教的梗概》介绍:长老会,又称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差会,1886年由武汉来宜昌的华籍传教土刘耀洲、冯春甫二人最先开始传道,先住南门高升客栈,先后租璞宝街、南正街的民房开始布道,1887年在献福路购得一民房进行改建,成为“福音堂”,主管布道、识字、医药;1906年由英籍牧师盖多马在南门后街修建一所教堂传道,教会从此盛旺。拥有土地42。69亩,房屋14栋。

        1892年男女传教士大批涌来,成立男女宣教部。男传部1896年在滨江路、怀远路购置大片土地,建外国人和传教士住宅,开办诊所,1902年命名为普济医院,1912年在西坝内河街(西坝路)还开办了一家普济诊所。1878年,在献福路开办识字班,形成育德小学,1885年购得南湖大片土地建起华英中学。

        而女传部于1896年在仁济巷(解放路到湖堤街)购地建屋,成立女公会,设有学道班、识字班、针线班、寄孤院(孤儿院)。1915年前后建楼房一栋,名为“灵友堂”,楼上为女教士的宿舍,楼下的大礼堂为女校和医院,也作为开办英文学道班,吸引青年知识分子入教。女校分为成年的哥伦比亚女学堂,青年为哀欧拿女学堂,后来发展成哀欧拿女中及附小;1922年办幼儿园,解放后与华英男中合并为联合中学,1952年交给市政府接管。

        长老会在1922年成立了仁济女医院,专重妇产科;1947年普济男医院因火灾被毁后与仁济女院合并为夷陵医院,解放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交由政府接管,这就是现在的第一人民医院。1930年,长老会在浙江路(解放巷与陶珠路交汇处)建起一座号称“可容千人,居全市各教堂之首”的灵生堂,宜昌沦陷后被日军全部拆毁,片瓦无存,只好转移到女公会举行聚会。

        圣公会,又称美国圣公差会,1889年美籍人苏雅各、柯惠安等到宜,抢购乐善堂街地皮,用贱价估买,高价出售的办法获得巨款,后购得桃花岭、康庄路一带偏僻荒山的地皮,又由韩仁敦在西坝买屋建堂修住宅,从1907年到1920年,先后四次连买带占达78亩之多。1911年在西坝正式设堂传教,这就是西坝那所基督教西坝堂的来历。

        1895年圣公会购得南正上街民房一栋,改建为圣雅各堂,1900年在二马路开办圣灵堂,办学校圣灵女校和美华书院。1907年将美华书院由二马路迁至康庄路,附有师范和慈幼两校,1927年停办,改办平民学校,直到1949年解放后停办。还选择手灵心细的家庭妇女成立针线会,制作大批的挑花刺绣的手工艺品运往国外销售,获利颇丰。


  https://www.biqugeg.net/66540_66540404/83828976.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biqugeg.net 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g.net